返回顶部
热门搜索:深山 鬼艳 南洋 彩虹 姬兜 大锹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饲育繁殖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繁殖分享 真是佛系好生!
发表时间:2020-03-07 | 来源:罗氏虫社
分享到:
前言:貌似好久没出过锹甲繁殖的分享文章了,今天我们就来篇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的吧!

名称:所罗门大头细身赤

拉丁:Cyclommatus speciosus anepsius

类型:细身赤属

体型:中型

寿命:

兜锹简要点评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A亚种主要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的马莱塔省-马莱塔岛,整个大颚弯曲厚实粗壮,并且端部上有两个大内齿,拥有如螃蟹锹高耸的头盾,整个鞘翅有较强的金属光泽。
<浏览详情>

前言:貌似好久没出过锹甲繁殖的分享文章了,今天我们就来篇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的吧!

虫社饲养-所罗门大头细身-雄-水印右下_1600-v1.jpg

按惯例咱们还是先来介绍下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的基础知识,有助于新虫友们更全面地掌握相关信息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基本信息

简介: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属于“大头宝宝”系列,雄虫的典型特征是头部比例特别大,主要分布于所罗门群岛,目前有两种亚种:原名亚种和 C.speciosus anepsius 亚种(以下简称A亚种)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-雄

亚种:

原名亚种(C.speciosus):主产地为所罗门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布干维尔岛(归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),整体为红铜色,体型略小于其他亚种,大颚内弯幅度也较弱,鞘翅上无明显光泽度。因产地关系很难获取到,市场很少有流通。

A亚种(C.speciosus anepsius):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的马莱塔岛(Malaita)、马基拉岛等地区,野生纪录约59mm(饲育纪录64.2mm),也就是虫友们俗称的M岛个体。雄虫大颚弯曲厚实粗壮,基部下方有2个朝下突起的内齿,端部上另有两个大内齿,拥有如螃蟹锹高耸的头檐,整个鞘翅有较强的金属光泽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-雄

另,A亚种还有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维拉拉维拉岛(Vella Lavella)的个体,也就是虫友常说的V岛种,该产地雄虫基齿更大,大型个体尤为明显,有传言该产地个体将发表为新亚种,国内很多虫友也将其当作亚种来看待。

什么是“大头宝宝”:

所谓大头,其实就是指细身赤锹中具备“大头”特征的物种,常见的有四种(不含亚种),如加上几乎没有流通的可以达到六个种。关于这些大头细身赤锹的详细介绍可参见“细身赤锹属中的'大头宝宝'们,你都能正确认识吗?”一文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繁殖分享

产房布置

使用2L~3L饲养容器(长方形收纳盒、圆形盒均可),发酵木屑(废土也可)底部放1L左右压实,随后放上软产木块(有资源的话不必重新泡产木后扒开,使用一些旧产房开剩下的木块也可以),最后上层再铺一层发酵木屑,以及防止翻身的树皮和食物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母虫

产房开产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的卵期较短,基本半个月左右就能孵化,但是产房还是尽量晚些开。因为这货的卵和刚孵化的幼虫都非常小,除非你觉得自己视力超级好,否则还是尽量再等等吧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的产卵方式:会把产木块咬碎和木屑混在一起然后产卵,既会产在纯木屑中,也会产在产木中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母虫

开产实录

分享一下我们近期一只母虫的繁殖情况!这只母虫总计下了四次产房,目前已经开了三波产房,大致情况如下:

第一波:产房以小产木块(枫香产木)为主,下产半个多月后开产,产卵量23,有卵也有幼虫,但幼虫数量略多于卵。

第二波:产房布置时仍旧以碎小产木块为主,产卵量为27,但这次使用的是栎树蘑菇菌产木,开产时间略早于了些,同样有幼虫有卵,但后者数量更多。

第三波:也就是出这篇推文当天开的产,产卵量为24,这波放的时间较久,因此开产出来以幼虫为主,仅有3个卵。这波产房布置仍旧和之前一样,但碎小产木块量大于前2波。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产房

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产房开产幼虫

第三波开产出来的小小幼虫

后记:好了,这次的所罗门大头细身赤锹的繁殖分享到此结束,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分享繁殖饲育经验。

罗氏虫社官方微信群已建立,主要用于交流分享,欢迎大家加入~~ 先加客服微信后邀请入群

罗氏虫社二维码

以上如有错误还望各位虫友指正,感谢阅读!

注: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标明出处即可!

End

罗氏虫社二维码

'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