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热门搜索:深山 鬼艳 南洋 彩虹 姬兜 大锹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虫圈资讯
来自印澳的宝石:金锹甲属修订发表
发表时间:2018-11-11 | 来源:巍巍昆虫记
分享到:
本月17号,来自澳大利亚的三名科学家发表了对金锹甲属的分类学修订论文。他们的这项研究基于约1200个标本,包含了不同的物种、性别、大小和色型,还追加了另外87个标本的分布信息,由此对金锹甲分类的历史问题予以澄清。

名称:澳金

拉丁:Lamprima latreillei W.S Macleay,1819

类型:金锹属

体型:小型

寿命:

兜锹简要点评

澳洲金锹和彩虹锹甲一样,也属于澳洲的特产,产地从维多利亚州分布至昆士兰州。在日本人将其带出澳洲,并成功繁殖后,澳洲金锹在国内也算有了流通,但相比彩虹锹甲还是比较稀有。
<浏览详情>

大洋洲因为拥有众多奇特的生物而闻名,素有“世界生物活化石博物馆”之称,是全世界博物学爱好者向往的圣地。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,这里的昆虫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,世界上最壮硕的蟑螂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、最大的蝴蝶维多利亚鸟翼凤蝶Ornithoptera victoriae、一度被视为灭绝的豪勋爵岛竹节虫Dryococelus australis都是这里的原住民。

当然,这里的一些锹甲也一改亲戚们“黑暗武士”般的外貌,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光鲜亮丽了。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有“彩虹锹”之称的Phalacrognathus mulleri,它的整个身体散发出谜之光泽,让人惊叹不已。不过“彩虹锹”却是漂亮到没朋友——它仍然是个单种属,这个属只包含一个物种。而另外一些小个子,虽然不如“彩虹锹”那么迷幻,但在颜值上毫不逊色,它们就是金锹甲属Lamprima的种类。

有“彩虹锹”之称的 Phalacrognathus mulleri

(引自 https://www.deviantart.com/macrojunkie/art/Phalacrognathus-muelleri-120318530)

金锹甲属的代表 Lamprima adolphinae 在整个新几内亚岛上都有分布。(引自 https://beetlespace.wz.cz/)

本月17号,来自澳大利亚的三名科学家发表了对金锹甲属的分类学修订论文。他们的这项研究基于约1200个标本,包含了不同的物种、性别、大小和色型,还追加了另外87个标本的分布信息,由此对金锹甲分类的历史问题予以澄清。

1  悠久的历史和混乱的分类

像金锹甲这样色泽鲜艳的昆虫自然十分引人注目,科学家在200多年前就对她们进行了命名。早在1792年,丹麦动物学家法布里丘斯(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,1745~1808)就命名了来自诺福克岛的Lethrus aeneus(Lethrus是粪金龟科的一个属),这时距离该岛被发现仅仅过去了18年。不久后的1804年,法国动物学家拉特雷尔(Pierre André Latreille,1762~1833)根据这个物种建立了金锹甲属Limprima,但他所研究的标本来自澳大利亚本土,因此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法布里丘斯所描述的那种。从此之后,金锹甲的分类就进入了百年的混沌时期——先后有36个不同的名字被使用,怎么区分这些种类也没有统一的说法。

同一个性别的 Lamprima adolphinae 在颜色上变化多端。(引自 https://www.scientificlib.com)

法国动物学家拉特雷尔曾在法国大革命后被捕入狱,因为在狱中正确鉴定一种郭公虫的事迹被传出监狱,他才得到营救。(引自 维基百科)

金锹甲在大小、上颚形态、颜色等方面都极具变化,要把这样的昆虫分门别类本就是一大难题。除此之外,金锹甲作为高颜值昆虫,它们受到昆虫爱好者的亲睐,不仅有人收集它们的标本,还有人当作宠物饲养。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,金锹甲已经成为国际标本和宠物贸易中常见的面孔,信息篡改和编造使本就混乱的金锹甲属下分类雪上加霜。

被做成工艺品出售的金锹甲标本。(引自 https://realbutterflygifts.com)

2 1200号标本解决分类学难题

来自澳大利亚的Reid、Smith和Beatson三位科学家观察了约1200号金锹甲的标本,对金锹甲属的不同物种、同种的不同性别和变异了然于胸。这些标本来自世界上十家不同的研究单位,其中不乏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样著名的机构。

这项研究最终将金锹甲属划分为5个不同的物种:来自新几内亚岛的Lamprima adolphinae(Gestro, 1875)、诺福克岛特有的L. aenea(Fabricius, 1792)、豪勋爵岛特有的L. insularis W.J.Macleay, 1885、来自澳大利亚本土的L. imberbisCarter, 1926和L. aurataLatreille, 1817。他们总共提出了18项新的异名,并且编制了分种检索表。

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广泛分布的 Lamprima aurata,图中所示都是雄虫,来自不同的产地。(引自原文)

3  金锹甲的生物学观察

雌性的金锹甲和雄性比起来上颚小得多。(引自 https://beetlespace.wz.cz)

论文指出金锹甲是白天活动的昆虫,它们常常在花朵上被发现。雄虫割破植物使它流出汁液,而雌虫的上颚几乎没有作用,它们取食雄虫“准备好”的汁液。论文还提到这些甲虫会吃质地柔软的水果。在取食的地方,雄虫之间还会发生争斗,通常是因为争夺配偶的缘故,交配也在这里进行。雌虫则把卵产在朽木周围的土壤里。文中还给出了成虫和幼虫的寄主植物种类。

各种金锹甲雄虫的头部侧面观,展示不同的上颚形态。

45-46. Lamprima adolphinae;47. L. aenea;48-51. L. aurata;52. L. imberbis;53. L. insularis。(引自原文)


各种金锹甲的雌虫。

15. Lamprima adolphinae;16. L. aenea;17-19. L. aurata;20. L. insularis。这里没有L. imberbis 的雌虫,因为迄今还没发现。(引自原文)

三名科学家还利用网络资源来观察了金锹甲的生物学习性,他们由此推测雄虫前足胫节上特化的距是一种加固结构,在打斗的时候用来稳固身体,而在交配的过程中几乎没什么作用。(编者按:关于金锹甲距的用途,以及其他相关图片等一手资料,张巍巍老师在半个月后将有后续讨论,目前在婆罗洲雨林考察,无法查找照片及资料。)

 

 

各种金锹甲雄虫的前足胫节,可见距在种间的差异很大。(引自原文)

4 保护的关切

这篇论文对金锹甲属的保护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。除开2个分布较广的物种外,还有2个物种是生活在岛屿上的,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岛屿特有种受到栖息地破碎和过度捕捉的威胁,应该被列为受威胁的物种。而另外一种——来自新南威尔士的Lamprima imberbis 则在1926年首次描述后再无记录了,虽然有众多的采集者试图再次找到这个独特的物种,但均以失败告终,科学家们认为这个物种至少应被视为“濒危”,但前提是它仍没灭绝。

神秘的 Lamprima imberbis 在92年来再也没有被目击过,仅存如图所示的这件雄性正模标本。(引自原文)

'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