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热门搜索:深山 鬼艳 南洋 彩虹 姬兜 大锹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饲育繁殖
兜锹幼虫饲养入门第二辑 常见问题答疑!| 罗氏虫社
发表时间:2022-05-30 | 来源:罗氏虫社
分享到:
今年第05期我们聊了一下幼虫饲养的基础知识,主要想让新人们对幼虫及相关饲育有个基本认知,今天继续来深入聊聊幼虫饲养。

2022年第09期

前言:今年第05期我们聊了一下幼虫饲养的基础知识,主要想让新人们对幼虫及相关饲育有个基本认知,今天继续来深入聊聊幼虫饲养。

这些年经常有新人跑来问为什么,这里就挑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进行答疑,应该能解决大部分新手饲养幼虫时的疑惑。

闲话不多说,直接看内容!

一、幼虫疑惑行为相关

问:幼虫为什么一直在表面?

答:造成这种可能有多种因素,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:

A、不适应当前的发酵木屑,这部分主要集中于更换木屑之后,尤其是换过木屑品牌,比较常见。这种情况一般可通过表面留存一定的旧木屑实现过渡。另,也可以看看更换后的木屑湿度情况,是否太干或者太湿。

B、环境因素导致,比如说饲养环境日夜温差过大,没法保证较为稳定的室温,这很容易导致幼虫不适应,尤其是兜虫。

C、幼虫到了老熟状态,需要做蛹室,但由于环境不合适就会出现暴走状态。

D、有时候幼虫自身原因也会导致其爬到表面。

问:幼虫为什么老是咬饲养容器?

答:幼虫咬饲养容器也算是常见现象,多见于锹甲,这种状态其实也是幼虫不适应当前环境的表现,原因也多种多样,通常有以下几种:

A、发酵木屑腐败严重,没有充足的养分,幼虫需要搜寻新的食物,野外幼虫可以在朽木中不断往前进食,但人工环境下空间有限,碰壁后就只有撕咬容器了。

扁锹属幼虫坑咬饲养盒

扁锹属幼虫太可怕了,把布丁杯底部直接“啃”完了

B、幼虫需要做蛹室,但觉得现有环境不太适合,为了搜寻新地点,只能撕咬容器。

C、如果幼虫是混养且量较多的状态,也可能咬容器,它需要新的生存空间。  

问:幼虫为什么贴着容器壁做蛹室?

答:幼虫贴着容器壁作蛹室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很常见,我们私下将这些幼虫调侃为“懒虫”。正常情况下幼虫需要靠自己力量来压制一个完整的蛹室,而贴着容器壁只要做一面蛹室壁即可,这样操作显然更省力。

一窝贴着容器壁做蛹的花金龟懒虫

一窝贴着容器壁做蛹的花金龟懒虫

不过,对于这种现象也不用觉得很奇怪。

野外幼虫制作蛹室时,很多也会做在贴近外层树皮的地方,一来可以借力,其次羽化后也能更方便省力的钻出蛹室。

此外,部分幼虫偷懒情有可原,这些幼虫可能各种因素导致自身体力不足(比如营养不良,蛹室做了一部分又被破坏了等等),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借助外力做蛹室,可能会耗尽自身力量,影响后续化蛹。

二、幼虫识别判断相关

问:什么是幼虫拒食,如何判断,又该怎么处理?

答:拒食:字面意思,后果很严重,不加以及时处理,基本意味着死亡。

A、判断方式:幼虫拒食通常会爬到饲养容器表面,即便你埋了它也依然会爬出来。同时,你可以观察幼虫体内情况,多天拒食的幼虫体内是空的,身体内不会有和发酵木屑颜色类似的食物,整个身体都是白色状态。

B、什么原因导致,怎么处理?

幼虫拒食多半是无法适应发酵木屑,这里也可以分为多种状况。

更换品牌:这类拒食较为常见,不同品牌木屑所用树种不同,甚至颗粒都不同,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拒食现象。这类因素的拒食,一般都可通过表层放置旧木屑进行逐步过渡。

未静置妥当:所有品牌发酵木屑正式使用前都需要静置,如果没有很好的静置部分木屑会有明显异味,这会让幼虫不适。从而拒绝使用。其实,好的木屑异味现象较少,短期静置后就会消失,静置完成后甚至能闻到一股独特的香味。

这种因素,重新搅拌并静置木屑即可。

问:幼虫能分辨公母吗?

答:能,但并不能100%保证识别准确,毕竟总有万一或者看走眼。

锹甲识别:锹甲幼虫分辨公母相对容易,直接查看幼虫是否有卵黄即可。如果幼虫(L2末期以及L3)后半段左右两侧各有个卵黄通常为母虫,这个卵黄不同情况下清晰度可能不同,有时清晰可见,有时隐隐约约。

幼虫一侧清晰的卵黄

幼虫一侧清晰的卵黄

此外,部分锹甲卵黄可能不够清晰明显,比如一些鬼艳锹。

兜虫/花金龟识别:直接查看幼虫(L2末期或L3)倒数第三节中央是否有小刻点,如有即为公虫。对大型兜虫来说,查看刻点相对容易些,尤其是3龄幼虫。

大型兜虫L3幼虫刻点

大型兜虫L3幼虫刻点

花金龟查看刻点就比较费事,幼虫偏小,即便是3龄幼虫纯靠肉眼查看也较困难,建议拍摄高清照片予以查看。

乌干达花金龟L3幼虫的刻点

乌干达花金龟L3幼虫的刻点

通用识别方式:除了看卵黄和刻点之外,还有种方式也可以分辨公母,也就是测量幼虫头壳幅度,一般头壳较宽的为公虫,但这种方式有个前提:同批孵化的幼虫,龄期相同。

不同龄期,不同批次孵化的幼虫,由于存在较大的生长时间差,这种方式可能无法保证准确性。 

问:什么是幼虫脱肛,为什么会这样?怎么处理?

答:幼虫脱肛通常是受到外在惊吓,导致拉屎后无法正常收回肛门,其次可能是幼虫自身体质不良等因素造成。脱肛意味着幼虫今后无法有效排泄,结果也是灾难性的,大概率会走向死亡。

对于确认脱肛的幼虫,可以试着帮它塞回去,但并非百分百有效。

问:什么时候可以给幼虫换土了?怎么判断?

答:请直接查阅2022年05期文章:兜锹幼虫饲养入门第一辑 基础认知,该文 2.1.4 小节内容已做详细说明。

三、幼虫损耗因素

问:幼虫为什么会有黑斑?这是什么情况?

答:先说说黑斑的形成吧!

根据部分文献分析,黑斑是幼虫遭遇部分有害真菌、病毒或细菌侵扰时,体内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击(和我们人类一样),通过散发黑色素抵抗这些入侵生物,外在表现就是形成大小不一的黑斑。

黑斑的大小基本意味着幼虫免疫系统反击的有效程度,不断地扩大表明幼虫防御节节败退中,反之则相反。

幼虫身上的黑斑

幼虫身上的黑斑

由于引发黑斑的直接因素是真菌、病毒或细菌,因此其具有明显的传染性,可能通过传媒(蟑螂等),包括我们更换发酵木屑时的交叉感染,会使更多的幼虫出现黑斑。

因此,一旦有幼虫出现黑斑,建议做好隔离工作,相关容器做好消杀,避免交叉感染。这点就和我们现在防疫新冠病毒一样!

黑斑对幼虫有什么影响?

直接诱发幼虫死亡,即便能活下来也会直接影响后续化蛹和羽化(成虫也可能出现一定残疾)。

当然,也不是说得了黑斑就百分百死亡,部分黑斑幼虫也能正常羽化,成虫没有任何问题。但需要注意,这部分成功羽化的成虫体内仍可能带有对应的真菌、病毒或细菌,一旦下产繁殖会继续传给后代。

问:幼虫为什么会有螨虫?怎么处理?

答:幼虫爆螨(注1)也算是常见事情,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导致:

注1:这里所说的螨虫为寄生螨,和我们日常理解的略有不同,主要寄居于节肢动物,体型相对较大且肉眼可见,寄生兜锹的寄生螨我们至少见过6~7种(如按文献记载会更多)。

1、饲养环境:如果日常饲养成虫时就有螨虫,那下产繁殖后多半也会带有螨虫,再有饲养容器并未严格消杀,再用于幼虫饲养也会出现螨虫。

此外,如若其他幼虫饲养容器中有螨虫,也会陆续扩展到更多的饲养容器中。

这部分因素造成的螨虫相对容易处理,只要做好隔离,相关容器做好消杀,清理掉现有饲养环境中的螨虫即可。

2、发酵木屑:剩下部分和幼虫饲养食材自身相关,也就是发酵木屑有螨虫。这块一般也有两个因素形成:生产环境本身不过关,导致外部螨虫(自然界中螨虫无处不在,且种类繁多)进入等;其次是发酵木屑配方中荤腥添加剂过多(注2),就容易爆螨。

注2:发酵木屑大量添加荤腥营养剂有助于幼虫短期增重,但如无法提高幼虫有效转化率,这部分增重并无助于饲养出大个体。

两种因素叠加,爆螨机率就大大增加了。

这里就寄生螨再多说一句,这类生物自身能力很强,很多螨虫为了抵抗不良环境和强化传播,具有特殊的休眠体形态,期间不进食,仅仅吸附于物体或昆虫表面。一旦环境合适即会苏醒并快速成长、繁殖。因此,即便是干木屑也无法完全保证没有螨虫残留。

怎么处理螨虫:幼虫爆螨严重的话,会彻底堵死幼虫两侧的透气孔,或者直接啃食幼虫肉体,最终导致死亡。

相当部分幼虫身上寄住的是粉螨小螨,这类螨虫可以说完全黏附于幼虫身上,比较难以清除。对这类螨虫有一定饲养经验者可以试着将幼虫拿出来干养,或者是口香糖慢慢粘;也可以使用市面上效果好的除螨喷雾(不过我们从未用过)。

对于部分偶发性寄生螨,或者是大型螨虫,问题不是很大,这类黏附较低,自身活动能力较强,可以试试边冲水边用刷子刷,反复多次处理,也可以用口香糖轻轻粘掉。

注:寄生兜锹的常见螨虫后续我们会单独出文聊聊

问:幼虫被咬伤了,还有救吗?

答:有些幼虫比较脑残,有时候(比如受到惊吓时)会咬伤自己的屁股,又或者两条(乃至更多条)幼虫混养时,一条咬伤了另一条。

一般来说只要咬伤不是很深,通常不致命,可能会流血(流液),但后续自己会结痂(和我们人类似)。当然,结痂部位可能会影响后续化蛹和羽化,出现一定的残疾,具体还是看咬伤部位。

问:幼虫为什么会死亡?

答:这个问题比较大,因为导致幼虫死亡原因实在太多了。

上面其实也已经提到部分了,比如拒食、脱肛、黑斑、互咬、营养不良、惊吓过度,木屑走菌严重被菌吃掉等等。

剩下还有很多原因也会导致死亡,这里再简单说几个:

高累代:同一父系的后代不断相互繁殖,这种近亲繁殖的方式会导致幼虫先天不良,因为并不是所有种都能支持高累代,比如姬兜。

温度:不同物种有不同的适合饲养温度,过高过低都可能影响幼虫的成长,部分体弱的幼虫一旦无法适应就会死亡。

食材:不同种幼虫对食材需求也不同,有的食性偏腐,有的偏生,有的要额外补充蛋白质等等,一旦食材不符合要求,幼虫长期营养不良,要么就此僵掉了,要么彻底嗝屁。

手贱:这也是很多新手饲养幼虫最常见的死亡原因。出于好奇,或者过于关心幼虫,有事没事就翻出来看看。过多的打扰完全影响了幼虫正常的生活,天天在惊恐中度过,自然也就挂了。假若我们人类天天被怪兽玩耍,也活不了几天。 

虽然引发幼虫死亡的因素很多,但其实大多数兜锹幼虫都很耐操皮实,只要饲养期间不瞎搞,按部就班,养活没任何问题。

四、人工因素相关

问:破坏了幼虫蛹室怎么办,如何避免?

答:破坏了蛹室可以补救,就是制作人工蛹室,动手能力强的可以自己做,不行就网上买现成的蛹室。

至于如何避免,建议换土前先观察下幼虫状态,是否已经进入前蛹,是否已经做好蛹室,一般容器外可以观察到。

实在无法观察到,也可以根据日期做个大概判断,换土前不要简单粗暴的直接倒出木屑,慢慢倒。一般蛹室部分的木屑会比较坚硬,遇上这些部位就要小心翼翼点,慢慢处理(具体操作可参考如下视频,基本类似)。

问:饲养容器里长毛了,这是怎么回事?

答:这种情况其实也比较常见,其实所谓的长毛是发酵木屑走菌现象。这可能和发酵木屑菌的活性相关,木屑中的菌通常属于真菌类,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其活性会大大加强,也就容易在木屑中发生走菌的现象,严重的甚至是会长出子实体。

某虫友走菌长子实体的木屑

某虫友走菌长子实体的木屑

一般走菌不严重的话问题不大,但如果出现大范围走菌建议更换新木屑。

问:饲养容器里有小飞虫,这是什么?

答:一般小飞虫就是木蚋,它们的幼虫以发酵木屑为食,同时也会在木屑中产卵繁殖。从我们的饲养情况来看,木蚋对幼虫没有什么大危害,只是比较令人讨厌。

当然,如果大量繁殖,一定程度上会加速木屑的朽化,毕竟它们以发酵木屑为食,会带走部分养分。

对于木蚋,建议饲养容器做好防护,避免它们潜入。

后记:以上内容依然是幼虫饲养的基础知识,不过应该能解决相当一部分新人日常饲养中的一些疑惑!

以上如有错误还望各位虫友指正,感谢阅读!

注: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标明出处即可!

End

罗氏虫社二维码

罗氏虫社微信小商店

'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