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热门搜索:深山 鬼艳 南洋 彩虹 姬兜 大锹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虫圈资讯
神秘“蚁锹”云南再现真容!聊聊该物种的前身今世
发表时间:2022-03-28 | 来源:罗氏虫社
分享到:
今年3月《中华锹甲》系列丛书的两位作者黄灏、陈常卿发表了蚁锹新种:邱氏蚁锹(Xizangia qiuae),掀开了蚁锹属物种的神秘面纱。

名称:邱氏蚁锹

拉丁:Xizangia qiuae

类型:其他锹甲

体型:极小

寿命:

兜锹简要点评

邱氏蚁锹分布于我国云南(西双版纳)地区,栖息地海拔约1600~1770m的常绿阔叶林,成虫和幼虫通常聚集于白蚁巢穴下方(腐朽部分),成虫体色为深红棕色。
<浏览详情>

2022年第03期

前言:今天我们来聊聊蚁锹!

相信很多虫友对这一物种比较陌生,过去很长时间内我国仅有一种,且只有雌虫标本,此后再无发现。因此,国产蚁锹有些神秘。

但是,今年3月《中华锹甲》系列丛书的两位作者黄灏、陈常卿发表了蚁锹新种:邱氏蚁锹(Xizangia qiuae),掀开了蚁锹属物种的神秘面纱。

一、先聊聊蚁锹属历史

早前我们在搜寻各类锹甲资料时,发现国内有一名为“藏宽眦锹甲”的物种,不过对应资料很少,只知道它也被称为蚁锹。去年我们陆续找到了一些文献,这里整理了下分享给大家。

1、1988年:当年学者“章有”发表了新种:Xizangia cryptonychus(也就是现在俗称的藏宽眦锹甲),并创建了对应的“Xizangia”属(日本文献称其为藏皮金龟属,对应新种也被称为隐爪藏皮金龟)。不过,发表时仅有雌虫模式标本,雄虫情况不明。

2、1993年 :日本学者在检查了 Xizangia cryptonychus 原始描述及模式种的插图后,并将其同亚洲隐爪锹属(Penichrolucanus)的三个物种进行了对比,认为两者具有一些类似特征,如爪勾隐藏于跗节中等。

因此,Xizangia cryptonychus 被日本学者重新认定为亚洲隐爪锹属(国内也称为眦锹甲属,注1)物种。于是,产生了同物异名:Penichrolucanus cryptonychus(见下图,该学名后续得到公认,对应中文名也被称为藏宽眦锹甲,也是当前最常用的名称)。

藏宽眦锹甲

相关文献内容

注1:眦锹甲的中文名称源于“Penichrolucanus”属物种具有眼眦显著向外延伸扩展的特征。 

3、2022年 :今年3月22日黄灏、陈常卿两位知名学者发表新种:Xizangia qiuae(邱氏蚁锹,注2),确定了“Xizangia”属的有效性,并将藏宽眦锹甲作为“Xizangia”属的基准物种(模式种),同时也揭示了该属与东南亚地区隐爪锹的不同。

注2:由于我们不清楚“Xizangia”属当前的正式中文学名,这里我们暂时沿用虫友们的普遍俗称,称其为蚁锹。

4、为何有蚁锹俗称 :这其实主要和“Xizangia”与“Penichrolucanus”属物种的习性相关,这类锹甲都具有和白蚁科/蚁科昆虫共生的习性,因此也就被虫友们俗称蚁锹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按此前分类,亚洲隐爪锹(Penichrolucanus)、锈矮锹(Cardanus)、角葫芦锹(Nigidius)、矮锹(Figulus)等都是矮锹族(Figulini)下的亚属。这次通过对邱氏蚁锹3龄幼虫与矮锹族(Figulini)幼虫的外在特征分析,表明“Xizangia”与“Penichrolucanus”物种在系统学上可以和矮锹族(Figulini)分开。

邱氏蚁锹3龄幼虫(引用自文献)

邱氏蚁锹3龄幼虫(引用自文献)

二、来看看蚁锹新种

邱氏蚁锹(Xizangia qiuae)

邱氏蚁锹雌虫副模(引用自文献)

邱氏蚁锹雌虫副模(引用自文献)

习性:分布于我国云南(西双版纳)地区,栖息地海拔约1600~1770m的热带常绿阔叶林,成虫和幼虫通常聚集于蚁巢穴下方(腐朽部分),一般情况下双方会相安无事,但如果双方巢穴的“隔墙”被打破,蚂蚁会发起攻击。

邱氏蚁锹幼虫和蚂蚁共生(引用自文献)

邱氏蚁锹幼虫和蚂蚁共生(引用自文献)

体长:邱氏蚁锹雄虫体长约6.60~7.30mm,雌虫为6.70~7.50mm。

外观:成虫体色为深红棕色。

雄虫头部前缘宽,眼角大;大颚(从上方看不见)小而细,端部尖锐;左颚有一腹齿,右颚背面有隆起的内齿;前胸背板背部凸起且有刻点,两侧有浅的纵向弯曲皱纹,两侧缘较直;鞘翅有6条细纹,条纹之间的间隔非常细;胫节直,前足胫节外缘有3个连续的三角形刺突,中后足胫节则为两个刺突。

雌虫整体和雄虫类似,仅大颚略有差异,雌虫左颚腹齿长于雄虫。

邱氏蚁锹正模和副模(引用自文献)

邱氏蚁锹正模和副模(引用自文献)

辨识:邱氏蚁锹雌虫和藏宽眦锹甲雌虫(这里我们继续沿用中文俗称)区别在于左颚腹齿较短,鞘翅条纹之间的凸起间隔较少,六足跗节较短且所有胫节外缘刺突较少。以上差异也可以假设雄虫同样存在。此外上述特征已知的隐爪锹并不存在类似情况。

注:由于藏宽眦锹甲唯一可用的副模标本腹部缺失,因此当前无法就两个物种的生殖器结构进行对比。

小知识:种名“qiuae”为纪念本种收集者之一邱见玥博士。

邱氏蚁锹足部细节图(引用自文献)

邱氏蚁锹足部细节图(引用自文献)

三、依然神秘的藏宽眦锹

藏宽眦锹甲(Xizangia qiuae):

目前藏宽眦锹甲仍属于罕见物种,仅有雌虫标本,雄虫至今未见,本种仅分布于西藏墨脱地区,依文献记载栖息地海拔1000~1200m。

藏宽眦锹甲成虫身体扁平,整体呈椭圆形;头大而宽(呈扇形),大颚则被隐藏于扇形头部下,前胸背板宽而平;腿短而粗壮;中后胫节边缘各有两个微小的刺突;跗节短而粗,爪隐藏于最后跗节的侧板之间。

藏宽眦锹甲雌虫副模(引用自文献)

藏宽眦锹甲雌虫副模(引用自文献)

后记:3月除了邱氏蚁锹这一新种外,我国台湾东部地区也有新种发现:绿岛角葫芦(Nigidius wushuae),属于西格玛角葫芦锹(Nigidius distinctus)种群,和路易士角葫芦锹(N. lewisi)、罗氏角葫芦锹(N. lohi)近似,具体我们下篇或可详细介绍。

参考文献:Huang, Hao & Chen, Chang-Chin, 2022, Rediscovery of the myrmecophilous Lucanid genus Xizangia Zhang, 1988 from southwest China, Zootaxa 5116 (4), pp. 517-549

以上如有错误还望各位虫友指正,感谢阅读!

注: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标明出处即可!

End

罗氏虫社二维码

罗氏虫社微信小商店

'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