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CCC南洋
拉丁:Chalcosoma caucasus caucasus
类型:南洋大兜
体型:大型
寿命:3-10个月
兜锹简要点评
高卡索斯南洋大兜虫雄虫60-120mm,雌虫50-65mm;体色带有闪亮的金属绿色,胸角大而弯曲,长长的三只角是它主要的特征;幼虫也具有相当攻击性,玩家在更换食材时需要留神。<浏览详情>
前言:上篇我们详解了亚特拉斯南洋大兜(CA南洋大兜),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下南洋大兜中最大的品种:高卡萨斯南洋大兜(也就是大家俗称的CC南洋大兜),以及两个独立品种婆罗洲南洋大兜和恩加诺南洋大兜。
一、高卡萨斯南洋大兜
高卡萨斯南洋大兜根据产地不同,目前合计有4个亚种:原名亚种、苏门答腊亚种、马来亚种、中南半岛亚种。
高卡萨斯南洋大兜概况
分布情况:它们主要栖息于苏门答腊岛,爪哇岛,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800~2000m海拔的热带雨林中,其中多数集中在1200~1700m海拔,大型个体也同样多见与此高度。
核心特征:南洋大兜属中体型最大的品种,也是亚洲最大的甲虫(最大个体可超过130mm),其和南美洲的长戟一起被认为是世上最强悍的甲虫。三个长长的大角是其显著特征之一,体色具有青铜色,绿铜色,紫铜色和红铜色等金属光泽。本属具有趋光性。
中文名来源:高卡萨斯南洋大兜拉丁种名原为“caucasus”,高卡萨斯则是此名的直接音译,后续虽然种名更换为“chiron”,但中文名依旧沿用原来的音译。
A、高卡萨斯南洋大兜原名亚种/CCC南洋大兜(Chalcosoma chiron chiron):
主产地为印尼爪哇岛,是高卡萨斯南洋大兜各亚种中体型最小也是最易区分的亚种,同时也是最容易入手饲育的亚种,雄虫体长约60-120mm(野生个体实际应该更大),雌虫50-65mm。
CCC南洋大兜雄虫头角成三角形突起,胸角大而弯曲,体色带有闪亮的金属绿色,前足胫节突起较为发达(雌虫也是如此),六肢相对其他亚种较细,但跗节较粗壮,鞘翅刚毛稍软且面积少一些。此外,雌虫腹部刻点较多,和CCB南洋大兜类似。
CCC南洋大兜
B、高卡萨斯南洋大兜苏门答腊亚种/CCJ南洋大兜 (Chalcosoma chiron janssensi):
主要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、邦加群岛、尼亚斯岛,当地海拔800m~1000m以上均山区有分布。CCJ南洋大兜是南洋大兜属中体型最大的亚种,雄虫纪录体长为:55~133mm,雌虫为55~74mm。
雄虫两边胸角有平行往前延伸的趋势,头角向上弯曲幅度强烈,末端没有明显角度,身体较为厚实,胸角向上幅度較高,腹部体色偏黑。以上特征中其他亚种也偶有出现,但CCJ更为常见和明显。
此外,CCJ南洋大兜的跗节比原名亚种更粗壮,前足跗节第二节之后的其跗节长度均长于CCK。
CCJ南洋大兜
C、高卡萨斯南洋大兜马来亚种/CCK南洋大兜(Chalcosoma chiron kirbii):
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、金马伦高原,雄虫纪录体长为:55~127mm(饲育纪录为120mm),雌虫为58~65mm。
CCK南洋大兜雄虫胸角粗壮且弯度幅度强烈,基本呈圆弧型,但也有胸角表现偏直的个体存在。如果从侧面观察,可发现其头角前端片状突起不明显,通常头角较长。
CCK南洋大兜
D、高卡萨斯南洋大兜中南半岛亚种/CCB南洋大兜(Chalcosoma chiron belangeri):
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,越南、泰国、马来,包括印度东北部,雄虫纪录体长为:64~125mm,雌虫为58~62mm。
CCB南洋大兜雄虫胸角弧度介于马来亚种与苏门亚种之间,头角侧面则和上述两亚种无太大差异,头角前端片状突起不明显,但仍旧存在一些微微突起的个体,并且几率不低。雄虫前足胫节突起较宽,突起中间弯曲幅度大呈圆弧状,而其他亚种这块相对平直些;跗节相比CCK和CCJ较为细长。
雌虫胫节突起宽大而尖锐,前足腿节腹面刻点较CCJ多,腹部刻点亦较多。
CCB南洋大兜
二、南洋大兜独立品种
南洋大兜除了亚特拉斯和高卡萨斯两个较大的品种外,还有两个独立的品种:婆罗洲南洋大兜和恩加诺南洋大兜 。
A、婆罗洲南洋大兜(Chalcosoma moellenkampi):
主要分布于婆罗洲的马来西亚领地~沙巴洲Crocker山脉,海拔800m~1500m山区均有分布,具有趋光性。
婆罗洲南洋大兜雄虫体长约45-110mm,胸角向前平行延伸,弧度由上往下,有别于CC和CA,前胸背板光泽度弱,雌虫前胸背板呈三角形状,鞘翅表面有突起小颗粒,摸起来像细毛的感觉。
小知识:种名“moellenkampi”为纪念德国锹甲分类学专家Wilhelm Mollenkamp(1858~1917)所命名,同时也是因为婆罗洲南洋大兜的角形,被当地称为kapiting(一种吊起倒木的工具)。
CM南洋大兜
B、恩加诺南洋大兜(Chalcosoma engganensis):
又称安格尼斯南洋大兜,2004年发表的品种,南洋大兜属中个体最小的品种,主产地分布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南100公里左右的恩加诺岛,纪录体长约:35mm-63mm。
恩加诺南洋大兜外观上和小型高卡萨斯大兜有些相似,但不论雌虫还是雄虫其鞘翅光泽感都很强,雄虫前足胫节末端的刺是南洋属中最钝的,人工饲育大型个体头角粗壮,头部还会多出一根角突(但野外大型个体较少,这种情况很少见),雌虫覆毛较少。
小知识:种名“Engganensis"来源于其产地的名称,既印尼恩加诺岛。
CE南洋大兜
后记:繁殖饲育上的内容这里就不多说了,对于新手不建议开产取卵,南洋大兜是出名的“烂蛋王”,下产45天后再开产较为合适。为方便大家快速的辨识,最后上一下CCC、CCJ、CCK、CCB这四个亚种的对比图。
上如有错误之处还望各位虫友指正,感谢阅读!
注:图片来源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!
End
- [饲育记录]兜锹幼虫饲养入门第二辑 常见问题答疑!| 罗氏虫社
- [虫圈资讯]2022牙金龟新种:唐氏镰牙金龟,及相关属概况与调整
- [虫圈资讯]2022年第08期:闲话兜锹,熟悉又陌生的独角仙!| 罗氏虫社
- [虫圈资讯]2022年第07期:闲话兜锹,上海本土锹甲的冷知识!| 罗氏虫社
- [虫圈资讯]两个冷门新种:河南斑锹和绿岛角葫芦锹
- [饲育记录]兜锹幼虫饲养入门第一辑 基础认知 | 罗氏虫社
- [虫圈资讯]国内琉璃锹又发2个新种:维登琉璃锹和大关琉璃锹
- [虫圈资讯]神秘“蚁锹”云南再现真容!聊聊该物种的前身今世
- [虫圈资讯]迎2022年新春!回顾2021年兜锹新种,你知道几个?
- [虫圈资讯]Bekuwa2021年度锹甲饲育纪录出炉,安达大锹达94.2mm
- [虫圈资讯]“三有”名录拟作调整,最新出台意见稿已删除独角仙